[导读] 该研究运用单细胞质谱流式技术分析了两种生物材料在软组织修复过程中的系统性免疫反应特征,比较两组外周血免疫细胞的比例以及与免疫细胞中激活、迁移相关的功能标志物表达情况,显示丝素补片具有更好的生物相容性。
前言:质谱流式细胞仪(CyTOF)
质谱流式细胞技术的核心融合了流式细胞技术与质谱技术。目前质谱流式细胞技术采用的仪器是CyTOF(Cytometry by Time-Of-Flight),其原理简单来说是利用质谱原理对单细胞进行多参数检测的流式技术,既继承了传统流式细胞仪的高速分析的特点,又具有质谱检测的高分辨能力。传统流式细胞技术和质谱流式细胞技术相比,主要有两点不同:1.标签系统的不同,前者主要使用各种荧光基团作为抗体的标签,后者则使用各种金属元素作为标签;2.检测系统的不同,前者使用激光器和光电倍增管作为检测手段,而后者使用ICP质谱技术作为检测手段。
近日,浙江大学医学院欧阳宏伟教授课题组在《Applied Materials Today》在线发表最新论文“Single-cell mass cytometry reveals in vivo immunological response to surgical biomaterials”。该研究运用单细胞质谱流式技术分析了两种生物材料(聚丙烯补片和丝素补片)在软组织修复过程中的系统性免疫反应特征,比较了两组外周血免疫细胞的比例以及与免疫细胞中激活、迁移相关的功能标志物表达情况,显示丝素补片具有更好的生物相容性。
生物材料已经在临床被广泛应用,如腹部疝修复使用的补片,软骨修复中使用的支架,肌腱重建中使用的人工韧带等等。然而,生物材料植入体内后会引起体内的免疫应答,严重的免疫反应(异物反应)会造成一系列的并发症:疼痛、感染、组织粘连等,使得治疗失败甚至需要二次手术。2016年,业界某巨头公司大量疝修复补片产品因考虑到复发率或再次手术率高等因素被其安全团队召回1。因此,生物材料的临床前安全评估和临床监测非常重要。但是,目前检测生物材料的检测方法大多是体外实验不能精准模拟体内复杂的环境;或是聚焦于局部免疫反应而缺乏对全身系统性免疫的评估,因此未能准确评估生物材料的安全性,不能有效预测和规避不良后果。
单细胞质谱流式是一项通过使用金属标记抗体,质谱检测信号的新型流式技术,近年来已经被广泛应用于细胞分化、肿瘤检测、药物筛选等多个研究领域。它具有高通量、高分辨率的特点:在单细胞水平上可同时分析超过40种细胞标志物,可同时检测上百个通道,可用来分析评估复杂细胞系统中细胞亚群和功能标志物表达情况。因此,单细胞质谱流式技术可以作为深度解析生物材料体内免疫应答的“利器”。
该研究以外科常见疝修复手术应用的聚丙烯补片和丝素补片为例,首次利用单细胞质谱流式技术评估了这两种生物材料在小鼠腹部缺损模型中引起的系统免疫反应(图1)。结果显示:与聚丙烯补片相比,丝素补片组的外周血中巨噬细胞,单核细胞,中性粒细胞,CD4+ T 细胞,以及CD8+ T 细胞比例更低,免疫细胞比例更接近于对照组;并且免疫细胞激活、迁移相关的功能性标志物 (CD115, CD27, and CD62L)也相对低表达。同时,丝素补片组材料植入处的免疫细胞(巨噬细胞和中性粒细胞)浸润要显著性低于聚丙烯补片组。此外,作者还发现丝素补片组具有较轻的组织粘连和更好的组织修复效果(图2)。这表明系统性免疫应答特征(免疫细胞比例和功能标志物表达情况)可以体现生物材料在体内异物反应的程度,或可作为预测并发症发生和组织修复情况的依据。
图1:运用单细胞质谱流式技术解析材料植入体内后的系统性免疫反应
图2:两种生物材料植入后的组织粘连和组织修复情况
该研究提出了基于单细胞质谱流式的一种高通量高分辨率的生物材料体内系统性免疫应答评估策略,这可为生物材料的临床前安全评估和临床应用监测提供有效手段,为进一步筛选和开发免疫调控性生物材料提供新思路和新方法。
植入性医疗器械的快速发展促进人们对医疗服务的要求日益提高,生物材料的安全问题越来越受到重视。生物材料的成分、磨损、代谢、降解产物等带来的风险可以通过不断发展的新型高通量检测技术进行评估。
近期浙江大学医学院欧阳宏伟教授实验室基于单细胞质谱流式技术,结合HLLA-seq及生物材料-基因作用图谱策略(NGA),将从单细胞水平、整个机体水平建立起一套完善、系统的评价系统,为生物材料的临床使用保驾护航。
Helios™ 质谱流式系统具有高效简洁的工作流程以及广泛的适用性,通过独创的金属标签抗体技术,标记细胞表面及胞内蛋白,实现单细胞的多参数检测,可以对单细胞进行全面的表型、信号通路及功能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