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8月8日,第六届中国分析仪器学术年会(ACAIC)在上海新桥绿地铂俪酒店宴会厅隆重开幕。会议围绕“新技术、新成果、新应用”的主题,总结了分析仪器领域新成果及技术进展,展望了新技术及其新的应用,促进了分析仪器界政、产、学、研、用的交流。
大会现场
北京科学仪器装备协作服务中心 杨鹏宇副主任
会上,多位专家学者向现场观众带来了多个精彩报告。其中,北京科学仪器装备协作服务中心杨鹏宇副主任带来了题为《开放科技资源服务国产仪器行业新模式研究与探索》的报告。报告内容主要围绕北京地区科学技术总体情况,我国科学仪器行业简况与核心问题,支持仪器产业技术创新的重要措施与路径,“验评”模式成为国产科学仪器入市的敲门砖四部分展开。
据统计,截止目前,首都条件平台共促进878家国家级、北京市级重点实验室、工程中心,价值272亿元,4.7台/套仪器设备向身后开放共享,整合了近千项科技成果并促进其转化,聚集了13000余名专家,产生了21000多项知识产权和技术标准。而且近十年来服务上万家企业技术创新,服务合同额每年都超过20亿元。由此可以看出北京科技条件平台资源较为丰富。然而,该平台资源也存在一些问题。例如,国外进口仪器占据实验室绝大多数份额;国产仪器的功能涵盖面不足,主流的通用分析仪器国产占比较低等。
根据2017年中国仪器仪表行业协会数据可知,2008年-2017年这十年来我国科学仪器行业营业收入年均增长率达到11.2%,从业人员规模在40万左右,主营业务收入达到3300.6亿元,实现利润358.6亿元,规模以上(年度营业收入在2000万元以上)科学仪器企业1727家。另外,从我国仪器产业的发展规模来看,目前我国科学仪器产业主要分布在东北、华北、华东、华中、华南地区。此外,还有西南地区及西北地区某些省市。
杨鹏宇副主任强调,虽然这些年来我国的科学仪器产业正在蓬勃发展之中,但也不可避免的出现了一些问题,主要涉及产业、技术、企业、市场、人才五个层面。产业层面,行业发展处于起步阶段,低端市场企业密集;技术层面,技术创新能力不足,产品质量有待提高,国产仪器技术升级相对较慢且空芯化严重;企业层面,规模普遍较小,研发投入低,科学管理不足;市场层面,高端仪器依赖进口,低端市场竞争激烈;人才层面,行业专用人才短缺。
为了支持仪器产业技术创新,解决仪器行业在技术层面的核心问题,国家科技部、中国科学院、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等都投入了大量的资金支持科学仪器产业深入研发,并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另外,北京采用“头尾结合”两个类型的支持方式,即研发项目小额资金多布点追求技术突破,验评项目加大力度追求市场突破的方式来支持科学仪器的创新。
目前,“验评”模式已经成为了国产科学仪器入市的敲门砖。该模式的基本做法包括精准抓定位:选尖子、选权威;精细抓过程:验性能、评体验;精准抓结果:出报告、出订单三个方面。杨鹏宇副主任指出,上述验评工作推动了被验评科学仪器销售升级,促进了企业获得更大经济效益,助力被验评仪器拓展市场,其投入产出效果好。
最后,就如何加入国产科学仪器验证与综合评价服务,杨鹏宇副主任表示,被验评的仪器需要具备市场基础和潜力,质量良好,在同领域中技术先进等特性。此外,研发企业也需要具备良好的技术基础、产业基础以及市场推广能力。